【回覆讀友提問】書籍譯者入行的考量與心魔

by Min
Published: Updated:
新手書籍譯者入行的考量與心魔


如果你想加入翻譯書籍這一行,或許會有各種顧慮,這很正常。不過在這一篇,我想分享的是:了解編輯的需要和想要,才是最重要

比方說,編輯的「需要」,應該都是不要有誤譯,譯文流暢自然,這些都是基本門檻。而有些編輯的「想要」,可能還希望譯文更加靈巧一些。(參考新手如何拿到第一本書稿以及注意事項。)

之前有譯書同好私訊我,詢問了幾個問題,當下我盡可能詳盡回覆了。後來有了更多想法,於是擴充成這一篇,如果有其他人需要,也能一併參考。


讀友來訊

我是(消音),冒昧打擾您了。因為我對書籍翻譯這個職業很有興趣,所以一直有在關注您的 FB。很高興您這陣子陸續分享一些有關翻譯行業和接案的事,獲益良多。

我很憧憬書籍翻譯這個職業,也想朝這個夢想邁進(雖然我已經年過三十好幾了),但對於不是英文及翻譯本科出身的我一直對於自己的語言實力沒有信心,也不知道英文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夠格」可以接案。

我的回應

1. 我沒有覺得受打擾唷,畢竟這位讀友的用字遣詞,都流露著細心與誠懇。我覺得讀友會來訊,某種程度來看也代表了信任。因此,謝謝讀友相信我。

收到訊息其實很感動。懷著一絲希望而留下的文字,原來真能幫到人。我在進研究所前,有段期間靠著翻譯所學生和前輩譯者的在網路上的文字分享,得以一窺有興趣的未來樣貌。如今,我也想隨手撒下種子,留給有夢或正處徬徨、茫然的心。


2. 不太確定括號裡「雖然我已經年過三十好幾了」,是出於什麼心情?

如果讀友是擔心,那麼在我的經驗,無論是主動應徵,或出版社來信邀約,都未遇過編輯關心譯者的年紀。

當不當得成書籍譯者,照理說譯者的出生年是無關緊要的,反倒是這個人的體況和耐心,才會影響翻譯這條路能走多遠。

以我自己進研究所為例,我是在公司工作過幾年才回學校的。由於我是上課控,所以選擇半工半讀念一般班(碩二開始,還跑去在職專班、比較文學博士班、華語學程的課堂打滾)。當時的同學,從大學應屆畢業到四十多歲都有,我跟他們在相處時,以及我自身的學習,都沒有感覺到出生年曾經帶來什麼障礙。

當然,就讀研究所期間勢必會碰上各種問題,但是歸根究底,都是當下的能力或心魔造成。不過,若是我由衷想跨越的,在心態上保持覺察,行動上堅持下去,印象中後來也都能一一逐漸克服。

之所以補充這件事,是想表達有些「絆腳石」,其實往往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顆,我想讀友在譯書之路上或許也能參考。


3. 讀友提到希望朝譯書的夢想邁進,我目前想特別提醒的是:可以的話,請加快油門,在憧憬階段盡量不要逗留太久

當初接第一本書前,我也曾懷疑,自己有辦法跟一份書稿耗上好幾個月嗎?實驗過後才確定,原來我可以,甚至發現了前所未知的耐力。

比方說,就算遇到我很想搖作者肩膀,或是想要巴譯者頭(對,我本人)的時候,也會想辦法沉住氣,比照喜歡的內容去查找資料和琢磨譯文。

譯書很可能碰到各式各樣、內外在的考驗,早點試煉,早點見真章。

測試過後如果覺得醒了,就不用再繼續「我有一個夢」。不過,如果感覺是真愛,我想不到任何延後開心的理由 : )。因此,早點把夢想變成現實吧。


4. 與其自己當裁判,揣想夠不夠格,不妨直接交由市場判斷。例如,有試譯機會就上,除了磨練手感,或許還有額外收穫。

比方說,在拿到第一本書的翻譯機會前,我曾經試譯童書,可惜那封應徵郵件就此石沈大海(揮手帕)。

後來我又參加一本身心靈著作的試潤,當時看到有位編輯在找人修潤手上一份譯稿。修潤別人的譯文其實並非我的興趣,不過那時候,我對如何翻譯這類作品想要多加了解,才決定挑戰看看。

沒想到,好心的編輯後來不但回信,更附上了小禮物。


好心的小禮物

謝謝你抽出時間試修與來信,其實你修得不錯,態度也很積極。最後我是在你和另一位譯者之中做最後評估,覺得另一位譯者在一些地方的處理與中文文字掌握上更好一些,甚至令人驚艷,因此覺得他更適合這個案子。


對當時的我而言,收到的禮物主要是「令人驚艷」這四個字。那是我第一次開始思考:編輯可能還會想要什麼?

不然,念研究所時,我在文字的取捨之間,只需顧及作者、老師,以及(想像中的)讀者。

此外,現在回頭看,信裡提到的「態度也很積極」,應該也有不少編輯看重。只是我原本就是會在應徵信裡盡可能展現積極度的人,所以沒什麼因此改變的。

總之,這邊也想再次提醒你:要想接到書稿,了解編輯的需要和想要,才是最重要

延伸閱讀
🔖 翻譯軟體二三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