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英文進步的黃金 3 要素:下】試著加入英英字典、英文字幕這些「類母語者內容」

by Min
Published: Updated:
類母語者內容


在這篇,我想再延伸分享一些選擇好教材的細節讓你知道。

英文學金的黃金 3 要素(上),你已經了解選到對的教材,可以幫你省下很多冤枉路。而教材可以概分成「學習者內容」和「母語者內容」(authentic materials)。

再複習一次,身為學習者,你應該永遠都要留意自己所接觸的內容:
1. 目前主要落在哪一類?

2. 如何增加效果更好的那一類?


理想上,「母語者內容」當然越多越好,但是由於門檻較高,因此有些初中階的學習者可能會感到吃力。

別擔心,這時候,其實你可以採取折衷的做法,也就是在學習內容的成分裡,混搭一些「類母語者內容」,包括:英英字典、英文母語者的教學影片或文章、附英文字幕的動漫等

先快速分享「類母語者內容」最大的優點在於,它們可以作為幫助你銜接到「母語者內容」的跳板

另一個優點可能會出乎你意料,「類母語內容」有時候會比「學習者內容」更好吸收。比方說,以文法書為例,有些初中階學習者看用英文寫的書,會比看中文寫的效果還好。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有哪些是「類母語者內容」的例子?更具體的好處是什麼?還有它們可以怎麼混搭,當成你的學習菜單?

一、什麼是類母語者內容?

哪些算是「類母語者內容」呢,有什麼優點?接下來,用三個例子說明。
​​

1. 英英字典

假設我們今天看到一個生字是 prestigious,很多學生會丟 Google 或查英漢字典,看到「有聲望的」,然後就結束了,這樣等於是在使用「學習者內容」。

同樣花時間查一個字,不如調整成使用更有效的內容,也就是英英字典。

同樣以 prestigious 為例,如果我們查 Macmillan 麥可米倫字典1,會看到解釋是 admired and respected by people

比起「有聲望的」,看到 admired and respected by people,可以提供學習者更多層面的收穫:

  • 複習單字(或許是 respect)
  • 學到新字(或許是 admire)
  • 複習文法(這邊是被動用法)
  • 多接觸英文自然表達的邏輯


或者,換用另一本字典 Oxford,會看到 prestigious 是:
respected and admired as very important or of very high quality

這時的解釋則提供了難度高一點的練習。

幾本大型的英英字典,如 Oxford、Cambridge、Longman,對每個字的釋義難度有高有低。

但是,無論選的是哪種,累積下來,都遠勝於你只用 Google Translate 或其他英漢字典。(延伸閱讀:【英文字典必知】三大英英線上字典推薦、字典app、如何用?

  1. 麥克米倫是一本曾在網路世界服役十多年的優質英文線上字典,可惜在 2023 年由於經濟因素而決定關閉。在此保留本篇最初寫作時查詢的內容,以茲紀念 ❤️。 ↩︎

2. 英文母語者的全英文教學影片和文章

在自學時,假設我們今天想研究某個文法概念,或是某個主題的相關用語,與其只參考中文的教學資料,我會推薦使用英文母語者製作的教學影片和文章

這時,完全取代,或是混搭「學習者內容」皆可。在 YouTube、engVid 上,都有不少很不錯的影片 。

要留意的是,如果是混搭,英文內容應為主角,中文內容是配角。

因此,順序很重要要先英文再中文
(1) 先看英文,盡可能把理解度拉到最高

(2) 再看中文,確認有無盲點或加強印象

如果是先中再英,大腦就會偷懶關機。關機就會白搭。

3. 有英文字幕的動漫

動漫只是一個例子,其他語言的影視作品有附英文字幕也算(如果有英文配音更好)。

如果對日本動漫比英美影視作品有感,我非常推薦使用這一種的內容,而且要用在二刷

像我最近在幫一個學生上她看過的動漫,既然已經知道了劇情的走向,她就可以專心在英文本身。

而且這種內容有畫面、情境的搭配,吸收會比只用書本或教學影片好很多

加上是喜愛的內容,學生本來就上得比較開心。當學生發現學英文的效果也好,自己也會更有動力。

對了,英文字幕照理說是給母語者看的,為什麼我不是歸在「母語者內容」呢?

因為影視作品的台詞,蘊含該語言的文化、時事、歷史元素,但動漫的英文字幕是來自翻譯,而非編劇原本寫出的台詞。

二、這三種內容可以如何搭配?


我們已經了解學習素材可以概分成:「學習者內容」、「母語者內容」、「類母語內容」。

在學習時,不妨視程度、興趣、情況,去調配這些素材成分的比例。

但無論比例如何,有成效的搭配不外乎是:

  • 類母語者內容+學習者內容
  • 類母語者內容+母語者內容
  • 類母語者內容+母語者內容+學習者內容



這三種內容複習如下:

內容類型例子 優點
學習者內容∙課本
∙文法書
∙英漢字典
∙使用中文的教學影片和文章
1. 學習者經常感覺吸收最無負擔、最快速
類母語者內容∙英英字典
∙使用英文的教學影片和文章
∙英文字幕的動漫《間諜家家酒》

∙英文配音的韓劇精神病院也能迎來清晨
∙英文教學雜誌

∙BBC 6 min English
1. 訓練自己開始聽讀更多量的英文。

2. 開始用英文去理解英文,作為銜接母語者內容的跳板。
母語者內容∙《原子習慣》原文書
∙英文小說
∙電影
∙IMDb

∙經濟學人
1. 最自然。

2. 更道地。

3. 更多元。



再強調一次,效果最差的,就是把「學習者內容」當成你的唯一(專一請用在別的地方😏)。

臺灣多數的「學習者內容」都受限於考試的框架之下,很多人被升學考試制約。就如同我常提醒學生的:課本學的、學校考的,常跟母語者用的是兩回事。

如果你是自學,開始在你的學習菜單裡,混搭跟自己投緣的「類母語者內容」吧。

如果你有上課,有老師懂得依照你的程度和情況從旁講解、引導,那我由衷推薦越少使用「學習者內容」越好,甚至完全不用,也沒什麼損失。

三、結語


如果「母語者內容」目前會讓你感覺比較負擔,看完這篇,你會知道還有可以折衷的「類母語內容」可以當過渡期的好工具,心情上可以輕鬆一點。

為了讓你安心,我想分享一件違反很多人直覺的事:

我經常會視情況,透過「母語者內容」跟「類母語內容」,來讓學生接觸超前進度的東西,比方說,程度是英檢初級的學生,我會不時帶他們看中級或中高級以上的內容。

因為,比起那些表面上符合他們程度的課本或參考書,這些東西如果使用得當,其實吸收效果會比「學習者內容」還更好,可以放心👌。


力氣花在對的地方上很重要,Happy Learn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