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網路上,會逛到同好有興趣加入譯書的行列但不清楚管道,或是我在粉專也曾收到私訊,好奇我是如何踏入這行的。
在這一篇,我統整了他人的途徑(第 1-3 點)和我自身的經驗(第 4-5 點)供參考,歡迎譯友一起下海(推)。
開始前,先來個信心喊話。雖然有些編輯偏好的對象,是合作過而且覺得可信賴,或是未曾合作但已有作品的譯者,不過好消息是:多數出版社其實一直滿缺書籍譯者。
這是因為被歸類在想合作譯者清單的人,通常檔期都很滿。因此,如果你是白紙一般、尚未被看見的新人,別氣餒,備好耐心和信心,時候到了就是你的。
一旦你有了第一個孩子,日後也就不用煩惱沒有機會了。所以新手如何獲得第一本書的書稿?試譯時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目次
1. 朝出版社們發射履歷
這是我旁觀研究所同學的做法。印象中,她是土法煉鋼,投遞履歷到不同間出版社主動開發機會。
不過她的大學科系有點特別,這一點可能有加到分。科系或許是敲門磚,但成功接到第一本書稿後,到現在她也累積好幾本孩紙了,主題已經不見得都跟大學主修相關。
2. 加入臉書社團「翻譯與譯者」
有時候一些出版社的編輯會上「翻譯與譯者」這個臉書社團徵求譯者,徵文通常會說明有什麼主題的書籍想發譯、原文字數、交期、稿酬等。
這時候應徵者是不是新人都沒關係,主要就是交給你的試譯稿來說話了(Yay !)。
3. 鎖定想譯的書毛遂自薦
這是 Termsoup 創辦人 Joanne 的第一手經驗。她透過向出版社推薦愛書的方式,因此翻譯了《卓爾,謝謝你毀了我的人生》。
其實《卓爾》並非 Joanne 的第一本譯作,她曾翻過其他領域的書,不過《卓爾》經驗我認為滿激勵人心的,值得一提。畢竟譯者往往是處於被動的位置,選擇要不要接出版社簽下的書,而《卓爾》則是譯者主動出擊,自推自譯的一部作品。
想了解更多細節,可 Google 她熱心分享的專文〈我用另類方法成為書籍譯者〉。
4. 知道你可能有興趣或有能力的人脈
我的第一本書是《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是出版社的編輯透過我們研究所的臉書社團請人代徵的。
回顧當初,能接到的第一個要素,絕對是因為有好心人通風報信。
那是 2016 年的事。當時正值我開始要同碩論搏鬥,怕分心,開始刻意疏遠臉書。有一天,同學在 Line 上私訊我,說她看到有出版社在所上的社團徵小說譯者,看我有沒有興趣。
「哇,是小說耶!」我大概不到一分鐘就把碩論拋在腦後,決定衝了參加試譯。也就是說,如果少了知道我可能會有興趣的貴人,主動來告訴我這個機會,我應該不太可能看到那篇徵人文。
我之前看過有些書推薦有興趣做的事,可以試著盡量讓人家知道,這樣他們發現有什麼機會時,就會來跟你說。
5. 試譯注意事項
無論是上述哪條途徑,最終定生死的,基本上都是看試譯稿的品質。
對於講究的編輯而言,不要出現誤譯、譯文流暢自然,都算是基本門檻。而譯文細緻或含巧思、譯文投編輯的緣,則為加分籌碼。
(1) 不要出現誤譯
原文每、一、個、字都要看得很清楚,小心別漏看了。這部分保險起見,我自己的做法是都看紙本,看螢幕的風險較高。
此外,對於單字或句子的意思,務必記得需要符合上下文的語境。
我聽過曾有老手在翻譯時,不清楚是趕著交件或一時大意,出現了邏輯極為不合理、匪夷所思的譯文。
誤譯常出現的情況:背景知識不足、把單字誤讀成其他意思、未能辨識出某個字其實是跟其他字一起形成片語。
(2) 譯文流暢自然
拿到第一本書時,我當時的編輯還在實習。她說詢問其他前輩,一致覺得我的譯文優點在於很流暢自然。
流暢自然這件事乍聽平凡無奇,其實可能會需要琢磨很久(對我這個地才型的人是如此)。就算是很平凡的原文句子,我也會反覆琢磨「每一句怎樣才能更順」。
在第一本小說出版後,我收到幾位讀者的回饋,幾乎全都不約而同告訴我,喜歡的地方在於小說讀起來很順。這代表什麼?意味著在他們看過的小說,譯文多少會卡卡的更多。
(3) 譯文細緻或含巧思
《三人要守密》的試譯是三頁 pdf 檔,其實是完全不會感到負擔的內容,排版算是鬆的。
那幾頁原文也很簡單,沒什麼難解的地方或陷阱,像我有其他也參加試譯的朋友,大概兩三小時就交稿了。
不過,我自己從開譯到寄出,則是過了至少三天,這是遵循我自己在翻譯所期間定下來的作業模式:在初稿到定稿之間,會輪替幾回合的「靜置一段時間 + 潤稿」。
試譯期間唯一最令我搔頭的難點,是要怎麼將 illicit 這個字放進譯文的句子。我後來選擇獨立用括號處理,因為怎麼實驗,都覺得比擺在其他位置順眼。
原文:
My face burns. It sounded romantic at four-thirty in the afternoon two days ago with the first illicit afternoon Negroni, but now it’s like something from a cheap tragi-romcom.
試譯:
我的臉一陣灼熱。在兩天前的下午四點半,第一杯內格羅尼調酒下肚後(白天就喝這酒顯得過分),那些話聽起來明明浪漫,但此刻只像是不入流的愛情悲喜劇台詞。
全篇試譯,在終於幫 illicit 找到歸屬後,我才真的算是放心。
當然,如果你是能又快又好的類型(最好要有幾位可靠的讀者認證,不要是自以為的那種),就不用像我這麼抖 M。
(4) 譯文投編輯的緣
《三人要守密》的編輯曾說當時約有十七位參加試譯,我回想起來還是感到幸運。編輯要審十幾份譯文,而我那份剛好投緣,運氣肯定是有的。
總之,依我個人的經驗,無論原文的難易度如何,試譯時最保險的原則:慎重對待那一份試譯稿,越謹慎越好,多查一下,多琢磨一下。
此外,在譯文的拿捏上,整體而言,細緻路線是最保險的。先過謹慎 + 細緻這關,剩下的,就端看你的稿是否跟編輯投緣了。
套用我近期看到的貼圖旁白:「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給天意。」如果這個編輯不投緣,總是還會有下一位。
6. 結語
雖然這些年有時礙於交期無法配合,推掉的書稿比能接的還多,但譯書始終是讓自己悸動的一件事。
譯書的樂趣,形容最貼切的,就如同我曾讀到的一句話:「翻譯是一種最親密的閱讀。」
多年後的現在,想到當初收到通知信的開場白「我們評估過後,決定請你翻譯」,心跳仍不免開始奔跑。
祝福各位同好,遲早都會一樣心兒砰砰跳。
延伸閱讀
🔖 編輯視角寫成的〈成為書籍譯者的百百種方法 01〉
🔖 新手書籍譯者入行的考量與心魔
🔖 翻譯軟體二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