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常見迷思:「我聽得懂」等於「我會講」

by Min
Published: Updated:

初中階學習者有一個常見迷思:聽懂了,就代表會講了。

沒有真的實際講出聲音,你永遠都無法預測,自己會唸出怎麼樣跑掉的音


這邊用一堂多益職場聽力班的課當例子,我請學生在上課前預習一支影片。所謂的預習,要做兩件事:

1. 要看完,但不限播放次數。

2. 挑出其中想記的句子錄音。

影片內容是一名上班族男性自介一天的日常行程,英國口音,很短,只有兩分多鐘。

在我們上課練習前,有位同學發表預習的感想,「覺得這部影片是上課以來最輕鬆的」。

確實,影片裡的那名上班族一一描述自己的行程,包含起床、吃早餐、刷牙、出門、走路去地鐵站……,跟多益考題跟其他影片的難度比起來,這部親切很多。

但是,當我開始實測,請全班輪流講,從第一句開始,大家就出包了。原文是:

I usually wake up at 7 o’clock, except on Sundays when I like to sleep in.
(我通常七點起床,星期天例外,我喜歡睡到自然醒。)


大家會講成:

1. Sundays 會一直漏掉 s


2. wake 說成 woke

3. except 唸成 expect

再來,要是把 Sundays 改成 Saturdays,學生講起來也都卡卡的,所以我又換回 Sundays 讓他們練習。


整個流程下來,原文約 6 秒的句子,學生花了好幾倍的時間,才比較有辦法把句子講對+講順


而且其中有一位同學的嘴巴還是不受控。她的頭腦知道是 except,可是嘴唇跟舌頭會一直自動跳到 expect。


所以後來我另外設計了一個小練習,讓她下課後建立肌肉記憶。

上面這些障礙,有些人會覺得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其實每次我教課時實測,這些都是極為常見的狀況,我並不意外,意外的都會是學生自己。

鍛鍊不足的話,講英文時,你會發現嘴巴不像是自己的

像之前有其他班同學在發 applicant 時,才發現她的嘴唇、牙齒、舌頭會一而再、再而三打架。

或是有一期同學試唸 characteristic 這個常見的障礙字,出乎我意料的是全班都算順。沒想到,卻被 vocabulary 給絆倒了,不是在 cabulary 的音節之間卡頓,就是把 lary 頻頻講成 rary。

更別說每班幾乎都會有同學單純講一個字沒問題,但是只要把字放到句子裡,整個發音就開始亂掉失控了。

總之,沒開口前,永遠都不要自以為會了。

把視線移開文字,講出來都沒問題,才算數

旁邊沒有老師盯時,也還是要堅持唸出來。



這樣你才有可能發現自己哪邊會出錯,在哪個母音或子音會不受控。

再次強調:內容聽起來很簡單 ≠ 你說起來沒問題,唸出來,才算數!(結束前再洗一次洗腦。)



延伸閱讀:【善用雅思多益口說題】有趣也有意義的英文口說練習五階段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